四依:第一部分——依法不依人

Vairocana Buddha

今天早上我想寫一篇有關四依四不依的文章,因為我有一個朋友最近離開了他的宗教團體,而我對這件事情有所感觸。這樣的事情我耳濡目染過太多次,真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我猜想佛也許預料到了未來的修行者會有迷惑,所以他提出四依,以幫助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1. 四依是:
    1. 依法,不依人。
    2. 依普世真理,不依世俗道理。
    3. 依意義,不依文字。
    4. 依智慧,不依意識分別。

    ~~~~~~~~~~~~~~~~~~~~~~~~~~~~~~

很明顯的,要依法的意義是要防止個人崇拜,因為後者會沖淡靈性的信息。這是有關修行者的態度,而不是老師的資格。最有名的例子便是阿難,他以為做佛的隨從就可以不用從內心尋找真理。

所有的宗教都有這樣的問題,不僅僅是佛教。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變得比其組織的使命更重要時,這種情形便會發生。所以有許多人情願自己修行,而不願拜人為師。可是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要培養精神生活,有一個老師指導是非常重要的。禪宗是一個依靠儀式和教條的傳統,它的存在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的師徒關係傳下來的。沒有一個覺悟的師父來指導並肯定學生的理解與經歷,禪宗幾乎是不可能流傳下來的。學生不可能單從文字上覺悟。中國與日本的禪宗師父及元老都曾經有師父教導並鞭策他們。那麼,我們又如何「依法,不依人」呢?

「依法,不依人」並沒有不用老師就可以修行的意思。在禪宗公案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師父的言行會讓學生的執著湧上檯面。在這個時候,學生可以依法,或者依人。

如果學生依法,當困難的情況發生時,他或她會觀自己的本心。這個情況便是一個訓練自己的機會,去解除習性的執著。這就是啟示的目的。

反之,如果學生依人,他或她就會想從師父處得到答案。他會把他的煩惱投射到環境或師父身上,又回到習慣性的態度與情緒,換句話說,他會迷失,不會學到任何新的東西。如果修行者不修本心,就沒有解脫的可能。

當我們能夠觀自心時,我們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智慧便能自然地升起,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你有沒有經歷過跟環境或師父有衝突的時候?你是如何處理該經歷的?你有沒有真正依法?

 

Share this post

  • Subscribe to our RSS feed
  • Share this post on Delicious
  • StumbleUpon this post
  • Share this post on Digg
  • Tweet about this post
  • Share this post on Mixx
  • Share this post on Technorati
  • Share this post on Facebook
  • Share this post on NewsVine
  • Share this post on Reddit
  • Share this post on Google
  • Share this post on LinkedIn

Leave your response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