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命

你就是佛 !
Posted on 05.21.11 | by emptikloud

Anacapa - Channel Island 國家公園

Ling Shun 法師去拜訪 Gue-Zhun 法師,問他:

「佛是什麼?」

「我告訴你,你會相信我嗎?」

「我怎么會懷疑師父的話?」

「你就是佛!」

「我如何能有這樣的想法?」

「一粒灰塵掉進眼裡,所有的假象都會出現。」

Ling Shun 法師真的相信 Gue-Zhun 法師嗎?灰塵又是何物?

四依:第一部分——依法不依人
Posted on 05.20.11 | by emptikloud

Vairocana Buddha

今天早上我想寫一篇有關四依四不依的文章,因為我有一個朋友最近離開了他的宗教團體,而我對這件事情有所感觸。這樣的事情我耳濡目染過太多次,真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我猜想佛也許預料到了未來的修行者會有迷惑,所以他提出四依,以幫助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1. 四依是:
    1. 依法,不依人。
    2. 依普世真理,不依世俗道理。
    3. 依意義,不依文字。
    4. 依智慧,不依意識分別。

    ~~~~~~~~~~~~~~~~~~~~~~~~~~~~~~

很明顯的,要依法的意義是要防止個人崇拜,因為後者會沖淡靈性的信息。這是有關修行者的態度,而不是老師的資格。最有名的例子便是阿難,他以為做佛的隨從就可以不用從內心尋找真理。

所有的宗教都有這樣的問題,不僅僅是佛教。當一個組織的領導者變得比其組織的使命更重要時,這種情形便會發生。所以有許多人情願自己修行,而不願拜人為師。可是這種做法是否正確?

要培養精神生活,有一個老師指導是非常重要的。禪宗是一個依靠儀式和教條的傳統,它的存在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的師徒關係傳下來的。沒有一個覺悟的師父來指導並肯定學生的理解與經歷,禪宗幾乎是不可能流傳下來的。學生不可能單從文字上覺悟。中國與日本的禪宗師父及元老都曾經有師父教導並鞭策他們。那麼,我們又如何「依法,不依人」呢?

「依法,不依人」並沒有不用老師就可以修行的意思。在禪宗公案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師父的言行會讓學生的執著湧上檯面。在這個時候,學生可以依法,或者依人。

如果學生依法,當困難的情況發生時,他或她會觀自己的本心。這個情況便是一個訓練自己的機會,去解除習性的執著。這就是啟示的目的。

反之,如果學生依人,他或她就會想從師父處得到答案。他會把他的煩惱投射到環境或師父身上,又回到習慣性的態度與情緒,換句話說,他會迷失,不會學到任何新的東西。如果修行者不修本心,就沒有解脫的可能。

當我們能夠觀自心時,我們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智慧便能自然地升起,來指導我們的行動。

你有沒有經歷過跟環境或師父有衝突的時候?你是如何處理該經歷的?你有沒有真正依法?

 

是誰造成並忍受我們的痛苦 ?
Posted on 05.18.11 | by emptikloud

楞嚴經的美妙啟示。在下面的一段話裡,佛解釋了修行的兩個基本要點 (白話文)

阿難……你應該非常清楚地看見因地(作為出發點)與果地(即領悟)是否相稱。如果你拿你的凡心作因果起點,你永遠找不到超越生死的佛乘。所以,你應該去探查在這物質世界裡會變化、壞死的所有(心的)所造物。阿難,這些造物裡有哪一樣不會壞?可是你從來沒有聽過空間會消失。為什麼?因為它不是一個所造物。

什麼是第二個決定因素?你有決心去培養菩提心,勇敢地走上菩提道,放下所有世間物,你應該去探討由你基本的無知及正在形成的分別感所造成的煩惱來源,去看一下是誰造成並忍受煩惱。阿難,當你培養菩提心時,如果你不去探討煩惱的來源,你永遠不會了解我們六根感受是如何的顛倒錯亂。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一點,你如何征服煩惱而證如來?

我們把怎樣的兆心帶入我們的教堂、寺廟、打坐與慈善活動?去掉表面的形與色,看看剩下是是什麼。如果你能看穿這世界之凡心,看見是誰造成並忍受痛苦,這樣才能真正得到解脫。

真正的尊敬
Posted on 05.14.11 | by anna

真正的尊敬是因為你尊敬普世真理而真正產生出來的尊敬。當你了解普世真理時,你會了解你應該自內心發出誠懇的尊敬,然後將它延伸到每一個人。傲慢像一座高山一樣擋在我們前面,不讓我們前行。可是因為習氣及過往經歷的關係,我們把傲慢當作正常的,甚或是必須的態度。可是那也僅僅顯示出我們的自我心態有多大,我執有多深,讓我們察覺不出來那是錯的。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習慣,而且時間越長,山變得越高。所以我想對我以前曾經不尊敬的所有眾生懺悔。深深地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