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命

趙州從稔禪師
Posted on 08.09.12 | by admin

有人問趙州從稔如何修行。

趙州老人講:「老僧三十年不雜用心,穿衣、吃飯是雜用心處。天下人在明白處,只有老僧一人在不明白處。」

我覺得不雜用心的概念很有意思。雜用心有的時候很明顯,在社交場合裡要不是坐立不安,就是滔滔不絕。比較不明顯的是某種心不在焉或者焦慮不安。可是就像趙州從稔所說的,最微細的雜心是執著自己所知,就是說,執著自已的想法。如此依賴念頭來認知事實,我們已經無法看清事實。

我們如何可以不雜心呢?我想首先我們可以試著把好動的心安靜下來,不把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念頭、感受或認知上。然後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不透過念頭而見到自己的內心 。既然一個覺者都說修行時吃飯穿衣都是困難的,我們應該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修行程度,把基礎打好。

讓我們做一個實驗:當你讀完這篇文章而要點擊到下一個網頁時,試著不雜用心,好像你在修行一樣。也許網上漫遊比吃飯難,可是還是可以試一試!

「人理學」
Posted on 07.07.12 | by admin

在物理學裡,每一個作用力都會引發一個反作用力;而當一個人起作用時,作用會被反作用增強。所以憤怒永遠行不通,因為不管你如何表達或引導憤怒,結果總是不良的。只有在來源處溶解反作用,你才能從不良的境界走出來。

 

 

 

 

 

 

 

 

 

迷亂的理性
Posted on 06.21.12 | by admin

理智和合理化之間的差別很大。現今能應用理智和邏輯來尋找生命正確方向的人並不多。相反的,多數人濫用自己的理智以便為自己不自覺的妄想自圓其說。

濫用理智的人幾乎總是以為自己是理智的, 而且從不質疑自己的結論,可是這些結論其實是不自覺地被驅使。如此,這些人被自己的理智搞得意亂情迷,因為妄想本身是互相衝突的:今天想要的東西明天就不要了,今天有吸引力的東西明天變得令人厭惡。你不斷的製造理由去解釋為什麼你今天要某些東西,再去解釋為什麼明天對同樣的東西厭煩。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具有智慧的人內心其實是迷亂的:他們既不暸解自己的妄想,又被自己的理智或想法困惑。複雜的思考方法不但沒有一貫性,而且不停的求變求勝。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知道能承認自己的情緒和妄想,並且停止自圓其說的人至少能更暸解自己心的狀況而不再自己欺騙自己。一旦你能真正看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你便可以超越自己的個性而實現自己的本性。

不要相信任何事情
Posted on 05.18.12 | by admin

佛曾經說過:

不要相信任何事情,不管從何處看到的,或誰說的,不管是不是我說的,除非它與自己的理解或常識沒有衝突。

佛的這番話把修行的焦點從對上帝、良師或宗教的信仰轉移到個人的身上。可是,這並不表示放棄自己的信仰就夠了,因為需要放棄的不僅是外在的事情,而是自己對自我的錯誤想法和無知。

能不依賴信仰是很難得的,因為人總要相信某些現象或心念才覺得有所寄託,我們總要有某些事情來維持幸福和自我感。我們大多數人還無法超越現象的世界,無法全然獨立自主。

所以我們需要有信仰來提升自己。我們相信宗教與良師的智慧,和他人的慈悲心是珍貴的,可是我們能不能由此達到不依賴任何事情的境界?

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放棄慣性思維。一顆無染的心才能看清事實並且愛所有的眾生。看清事實後便無信或不信、無追求與放棄,因為事實是不解自明的,也不構成威脅。我們無所防禦,無所攻擊,因為威脅和危險是從我們的感受而來的,除去威脅和危險後剩下的便是內心的平和。

當你最終與事實面對面的時候,本心的智慧——「理性」與「常識」——便能自然升起,指導自己的生命。